血液粘稠-万病之源
中医认为,人体内存在着“血、水、气”,它们无限循环的状态被认为是健康状态,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停滞现象,就会波及其它,影响整体的循环。而支持它们循环的就是身体的热度,如果体温下降,身体变冷,“血、水、气”的流动就开始减慢。因此,所谓疾病,其实就是指身体里的“血、水、气”的循环出现了问题而呈现出不健康的状态。
中医里有一个观点:万病皆由血污而生。这句话说的是:所有的病都是由血液的污染而引起的,所以,中医学将血液的污染视为极其严重的问题。血液污染不仅关系到体内多达60兆的细胞的存亡,而且由于血液是在体内各处循环的,一旦污染,就会将污秽带到身体里的每个角落。
血液污染在中医里叫“淤血”。用现在频繁出现的一个词表示,就是“血液粘稠”。现在大家好象都开始关注起了血液污染,但是来到诊所的患者中有很多人的检查结果还是不容乐观,血液污染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善。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的生活习惯,造成了血液污染,而我们一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生活习惯,所以造成了这种结果,也是可想而知的。
血液污染的源头
Ⅰ.过度疲劳
我们在形容人紧张或受到极度惊吓时,通常会用“面无血色”这个词。实际上,在精神极度紧张时,肾脏上面的副肾会分泌出肾上腺素、皮脂荷尔蒙等物质,使血管收缩,血压和血糖上升,身体便进入“战斗状态”,使得脸色改变,手脚变凉。长期处于这种状态,会阻碍血液流通,使血液无法正常循环。就象河水一旦停止流动,水中的泥沙就会沉积下来一样,同样,若血液无法流动,血液中的污垢也会深沉下来。血液中的糖分、胆固醇、尿酸、纤维蛋白(加速血液凝固的蛋白质)等就会增加到血液中,引发高血压、血栓(脑梗塞、心肌梗塞)等疾病。血液循环不好和体温下降这两种现象总是成双成对地出现。血液循环不好,会导致体温(体热)下降,免疫力衰退。而且,一旦紧张,副肾就会分泌出皮脂荷尔蒙,使白血球中的淋巴球溶解,从而降低免疫力,因此,过度的紧张对人体有百害而无一利。
Ⅱ.运动不足
运动是驱除体内寒气非常有效的方法。当然,想让身体变暖的方法有很多,比如,洗澡、桑那、怀炉、围腰等,但这些都是借助外部的力量使身体变暖的,虽然使用这些方法也可以让体温上升,达到“瘦身”,“大小便通畅”的功效,但是运动带来的体温上升,却远比这些方法更为有效。锻炼身体让肌肉发达,能促进毛细血管的新生。毛细血管非常细,直径仅有10微米(1/100毫米),由于新生的毛细血管不停地收缩扩张,血液循环变得格外通畅。而且,肌肉是人体最大的发热器官,静止时负担总发热量的22%。肌肉发达,发热率会大大提高,这样,人体本身就成为发热源,不需要借助外部的力量,就能使身体变得暖融融的。与之相反的是,肌肉一旦衰退、萎缩,体内产生热量减少,血液中的废弃物也无法燃烧,废弃物在血液和血管中积累,便造成了血污染。另外,肌肉是消耗血液中的糖分产生热量的,肌肉衰退,将会导致糖分不能充分消耗而滞留在血液里,引发糖尿病的几率会增加。
Ⅲ.水分摄取过量、排泄不畅
我们知道,人的身体大约有60%到65%是由水分构成的。即使什么都不吃,人体机能也能持续运转一周以上。但是,如果滴水不沾的话,最多能坚持3天也就气绝身亡。水对人的身体是至关重要的,但是,凡事都是过犹不及,为了维持生命,水分虽然是必不可少的,如果大量留存在体内,会起到反作用,给人体的生命造成危害。无论是生活用水,还是农业用水,抑或是人体内的“水分”,从原始时代开始,就是人的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。但是,水的供给,一旦超过极限,比如下大雨或发洪水,就会引起水灾,给人的生活带来莫大的灾害。同样的道理,体内的水分过了量,也会引起体内的“水灾”。像这种由于体内的水分过多引发的体内的“水灾”,在中医里被看作是一种疾病,称为“水毒”。这里我仅就过量的水分存积在体内、使身体变冷、最后导致身体疼痛的因果关系,作一下介绍。水有一个特点,就是能使物体变冷。烫伤的时候,我们都用流水冲洗烫伤的部位,使其降温;发烧时用冰袋冷却……这些都是利用水的冷却作用进行局部降温。同样的道理,当体内的水分过量时,就会使整个身体变冷,起到令体温下降的作用。因此,寒症也和水分有着密切的关系,疼痛就是由此产生的。睡觉时身体变冷会引发痢疾。有的人一开冷气就会头痛、腹痛,或是腰痛和肩膀酸(酸是疼痛的前一个阶段)。一到冬天,天气变冷,神经痛或风湿的人的疼痛就会加剧。由此看来,“冷、水、痛”是三位一体的关系,是危害我们身体健康的罪魁祸首。水分如果过量积存在体内,体温就会下降,导致身体变冷,免疫力衰退,身体将无法抵抗疾病的侵袭。我们知道,要是太冷了,指尖会冻僵,就没办法做细活。同样的道理,身体一冷,体内的脏器冻僵了,也无法正常工作。特别是身体变冷导致排泄机能出现问题,水分无法排出,造成体内的水分越积越多,身体变得更冷,形成恶性循环
Ⅳ.饮食过量:
我们的大脑中经常会有“要控制动物蛋白”、“要少摄取油类食品”之类的意识,这些当然很重要,但是,即便是严格筛选过的、对身体好的食品,如果吃得太多,把胃里塞得满满的,便失去了健康的意义。所以,从今以后,我们也要时刻提醒自己:过食危害健康。东西吃得太多,身体就没办法消化吸收,产生剩余物;另外,过剩的食物需要消化器官全力运转,血液集中在消化器官,导致排泄器官处于休眠状态。体内的剩余物不断增加,最后变成废弃物,堆积在血液里,从而造成血液污染。血液污染后,为了自身的净化,血液会将其中的污垢附着在血管内部,污垢附着在血管内部后,使血管变硬,造成动脉硬化。另外,血管内因附着污垢而变细,为了让血液通过变细了的血管,心脏的负荷就会增加,造成高血压。
血黏稠的危害
若是血液变得粘稠,就会伤害到毛细血管,甚至堵塞毛细血管。如此一来,就不仅仅是氧气和营养物质无法运送的问题了,连周边的细胞都会死亡。而肥大的血管很容易吸附脂肪、胆固醇、钙等,由此血液会变得越发难以通过。放置不管的话,轻则引起头痛,健忘,肩膀酸痛,腰痛,水肿,长斑,长皱纹,月经不调,痛经,脱发,失眠,体寒等问题,还会加快动脉血管硬化,引起脑梗和心肌梗死等疾病。(文章来源于网络)